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效能推动委员履职提质增效
浮梁县政协 陈国清
为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浮梁县政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增强全局观念,增强服务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推动政协委员履职提质增效。
一、高站位深化政治引领
一是坚定政治立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三是加强党的领导。县政协党组定期向县委请示报告政协工作,使政协工作更加贴近全县工作大局,调研成果更有效转化落地。
二、高标准建设委员队伍
一是建立委员学习培训机制。制定委员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委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完善委员服务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了《委员履职服务和考核管理办法》,实行量化积分考核机制,加强委员服务和考核管理。三是抓实委员一线履职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县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严守阵地,担当尽责,既当好疫情防控的“守护神”,又是捐款捐物的“急先锋”,企业家委员还是复工复产的先行者,“六稳”“六保”的排头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帮助挂点村建立旅游扶贫产业基地,帮助贫困户解决住房、就医、上学等实际困难,挂点村3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随着国家试验区建设大幕拉开,浮梁成为先行先试的一片热土,以“双选双引”为抓手,县政协班子成员顶在前端,分别担任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荻湾农业综合开发、新平先行区等重点工程项目领头人和专班指挥,为策应国家试验区、描绘美浮梁贡献政协力量。
三、高效能推进成果转化
一是围绕中心精准选题。以2021年全省旅发大会为目标,县政协常委会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治理”专题调研,把脉问诊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为解决目前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困境和更好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贡献政协人智慧。二是重点提案精准督办。县政协遴选出6件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其中《关于全县农村学校全面推广免费营养午餐的建议》的提案经过督办,县政府同意每年拨付200万元用于免费午餐,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支持善款600-800万元用于该项目,将惠及我县8000余名乡村学生,至此,浮梁县成为江西省首个全县域农村学校提供免费午餐的地区。三是存史资政精准转化。县政协积极推进协商调研成果转化,其中由县政协主编的《浮梁古道》一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浮梁古道的历史、现状、民俗、传说等内容,为新平先行区瓷茶古道项目的开发和浮梁县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申遗提供珍贵的文史资料。
推进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坚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高昂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标准,促进浮梁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浮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高性能粉体为突破口
构建我市高科技陶瓷产业生态链
民革景德镇市委会 刘文斌
高科技陶瓷是当今最有希望、最具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市委书记刘锋指出,“景德镇具有城市品牌响亮、工业基础扎实、人才队伍雄厚、发展态势良好、政策支撑强劲的良好基础和优势,完全能够做大做强高科技陶瓷产业。”市委、市政府发展高科技陶瓷的决策站位高、意义深远,是推进试验区建设、促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举措。民革景德镇市委会成立高科技陶瓷产业调研组,就我市高科技陶瓷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市高科技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集聚了一批优强企业,在95氧化铝陶瓷、压电陶瓷等产品细分市场占据一定优势;拥有景德镇陶瓷大学、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加之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的历史机遇,都为发展我市高科技陶瓷打下了扎实基础,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如下:
一是规模相对较小。全市高科技陶瓷企业仅约60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产值过亿企业仅有2家,高技术陶瓷在全市陶瓷总产值的占比仅10%左右,在国内行业占比不到5%。
二是门类相对较窄。景德镇高科技陶瓷产品门类较窄,主要集中在氧化铝和氧化锆结构陶瓷以及压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环保陶瓷、防弹陶瓷等几个产品领域。
三是链条相对较短。景德镇高科技陶瓷企业主要从事陶瓷元件生产,处在产业链条的加工中端,前端缺乏高性能陶瓷粉体制备企业,后端缺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整机设备企业,产业链两头在外。
四是核心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作为高科技陶瓷核心基础的陶瓷材料落后,缺乏专业的高性能陶瓷粉体制备企业,粉体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导致产品烧结温度高、烧结密度低、工业批量化性能差,制约了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鉴于此,我们建议以高性能粉体为突破口,以我市已有一定基础的氧化铝、氧化锆结构陶瓷作为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招商引资、扶优扶强,构建我市高科技陶瓷产业生态链,为“陶瓷产业三年过千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重点扶持高科技陶瓷补链项目。基础陶瓷材料是高科技陶瓷的关键核心,我市在高性能陶瓷材料粉体制备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建议市政府加大对高性能陶瓷粉体制备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用地、厂房、项目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补强高科技陶瓷产业链关键环节。
二是强链延链,聚焦氧化铝结构陶瓷产品链的扶优扶强和招商引资。以高性能陶瓷粉体为基础,对内重点整合、扶持真空陶瓷开关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继电器企业强强联合,积极引入资本推动耐磨陶瓷企业快速做大占领市场,打造高科技陶瓷龙头企业;对外招商重点围绕真空陶瓷开关、继电器、电容器以及陶瓷基板、透明陶瓷等高端产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从基础材料、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延伸,逐步构建氧化铝结构陶瓷产品链。
三是补足高科技陶瓷产业生态链的清洗电镀及分析测试配套。电镀是高科技陶瓷产品从瓷件向零部件转化的关键配套,理化性能指标是高科技陶瓷产品应用的最主要依据,建议规划建设环保电镀中心项目,搭建面向高科技陶瓷材料及产品的检测分析中心。
四是理顺高科技陶瓷产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建议我市制定高科技陶瓷产业发展路线图、招商图,出台支持政策,集中规划建设高科技陶瓷产业园区,吸引散落在市内的高科技陶瓷企业入园集群发展,积极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深度融合,以高校科研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景漂”优势,积极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民盟景德镇市委会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自2019年全面启动以来,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景漂”人才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引领和支撑国家试验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景漂”的基本情况
(一)“景漂”的构成。来自全世界全国各地“景漂”目前约3万余人,其中洋景漂5000多人,大部分从事陶瓷、文创、航空等工作,主要集中在陶溪川、三宝、雕塑瓷厂、老厂一带,呈现点多、面广、线长、分散等特点。
(二)“景漂”为国家试验区建设做的部分亮点工作。“景漂”在宣传瓷都、建设瓷都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如祝伟民等领投的进坑项目,预计在5-6年间陆续投资超过100亿元;部分“景漂”在上海DDS展等多个国内顶尖展览上推介瓷都;“景漂”代表回访阿里巴巴集团,有效推进线上专区业务。
(三)我市为“景漂”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服务。我市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采取“政策拼盘”的方式,从平台孵化建设、创新创业创意扶持、生产生活保障等15个方面制定的22条具体实施细则,已形成“1+N”的政策体系,有力策应了国家试验区建设。
二、“景漂”在国家试验区建设和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
我市景漂景归服务工作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人才住房供不应求、人才贷款认定政策知晓率不高等短板,尤其是作为事业刚起步的“景漂”人群发展面临以下困境:
(一)创业基地寻觅难。原来在市区老厂一带活跃的“景漂”,租个300平米的厂房,一年只要4万左右,如今陶溪川扩建,老厂面临拆迁,他们很难在市区找到合适场地。
(二)“景漂”子女入学难。对于买不起房子但又带了孩子的“景漂”,他们拥有的临时居住证,按规定子女不能在公办学校读书,只能在民办学校读书。
(三)后备“景漂”接续难。据了解,自2018年开始,陶瓷专业的外地籍大学生毕业后,留下来的不多,一般到浙江、广东一带去发展,究其原因是景德镇陶瓷行业不景气。
三、引导“景漂”人才服务国家试验区建设的建议
国家试验区建设渴盼人才、倚重人才,建设成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景漂”人才数量、质量和规模。建议:
(一)围绕需求引“景漂”。一是摸清底数、掌握需求、精准引才。抓紧时间开通人才服务24小时热线,构建完善“瓷都人才服务”APP等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二是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围绕国家试验区重点领域建设需要,采取服务租赁等方式,与一批专家专才进行合作。三是根据实际需要,出台境外高端“景漂”人才和紧缺“景漂”人才的专项认定办法。
(二)搭建平台聚“景漂”。一是扩大特色平台规模。加快“三陶一区”及以陶大小镇为主体的科教园区建设。二是促进创新平台融合。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产业化。三是丰富各类聚才平台。加强与文化类、艺术类、产业类等机构的人才对接,吸引更多“景漂”。
(三)不拘一格用“景漂”。一是同等重视基础人才和“高精尖”人才。二是同等重视陶瓷产业人才和其他产业人才。三是拓宽“景漂”落户绿色通道,打通其子女入学“最后一米”,实现“景漂”在国家试验区建设中的安居乐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