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省会南昌,瑞雪纷飞。
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各界别组点赞不绝于耳,热议氛围浓厚。
委员们一致认为,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两个报告通篇突出一个“实”字,充分体现强化思想引领、责任担当、履职为民等鲜明特点。
精彩开局可圈可点
“2023年,围绕高质量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建设,省政协与上饶市政协同题共答,我全程参与了联合开展的调研,并清楚地记得8月31日召开月度协商会后,很快就促进有关工作加快推进。”
民建界别组,毛敏珍委员深有感触地说,“新的一年,我们将推动相关工作再协商,让更多的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过去一年,省政协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开展调研,转化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非常不简单!”刘运成委员说。
“常委会工作报告不仅有很多亮点,思路上也很新颖,特别是新一届省政协履职的七点体会,讲得深讲得透,耳目一新、匠心独具,也激励着我更好地履职尽责。”彭仁才委员建议,“希望充分发挥省政协人才济济的资源优势,多帮助市、县政协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大力提升专题调研水平。”
创新为委员履职添动力
民盟界别组,吴云鹏委员表示,加强跟踪问效,对重点建议案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再协商”,制定“提案建议落实清单”,开展提案办理满意度回访,增强办理实效,让他履职信心更足、干劲满满。
邬丽梅委员建议,建立省政协委员联系基层委员的机制,有利于信息上传下达,下沉一线,获取更多的基层信息,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让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更顺畅。
罗意然委员认为,创新委员工作室平台建设,结合委员特长,建设一批功能性委员工作室,便于委员更好履职。
陈菊明委员说,在重点提案或者委员提案相对集中的领域,能以省政协为组织单位,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代表,面对面进行协商,进一步推动提案工作“落地开花”。
精选课题持续协商建言
顶风冒雪来建言!民革界别分组讨论会上,召集人熊皓常委的开场白,瞬间点燃整个会场。
“2023年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成功举办,助推了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付勇委员建议,省级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村医队伍,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层群众。
“去年我关于‘博士后和博士生等高端人才招引’提案得到了很好转化落实,助推我省招才引智工作。”来自高校的徐景坤常委建议,继续就我省人才回归工程的实施,推动“引客入赣、赣人留用、赣人兴赣”。
“去年赣南脐橙丰产,但农户钱袋子却不鼓。”来自赣州市的蓝赟常委建议,选取江西特色农产品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等课题开展调研,助力我省农业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更好发挥协商监督作用
共青团、青联,环境资源界别组,陈荣常委率先发言。他建议,将控制鄱阳湖总磷工作列为省政协“一湖清水保护”内容;同时,加强对全省化工园区的建设监督管理。
“我对报告中2024年主要工作十分关注,尤其是改善青年群体就业这个大课题。”王卫华委员建议,由共青团江西省委牵头,组织界别委员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调研,了解有关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协商监督助推解决中职院校毕业群体就业问题。
林文佳委员建议,细化并制定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实施办法,精准设置民主监督议题,提升民主监督工作水平和实效。
胡振燕委员建议,通过举办“青少年模拟提案大赛”让更多青年知道政协是什么、干什么,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增强制度自信。
狠抓工作落实,讲好江西故事
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界别组上,易军委员表示,抓好两会精神落地,及时将两会精神纳入省社院教学安排,推动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并团结党外代表人士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围绕文化交流发力,积极向海内外同胞宣传好江西,讲好江西故事,充分展示江西新形象。
龚荣生委员是位广电人。他坦言,作为新闻界委员,要大力宣传好省两会精神,特别是做好“强信心”宣传。今后将结合本职工作,抓好调查研究,精准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视听服务。也希望各单位的各位委员加强联动,共同推动江西“红绿古”等文化传承发展。
沈锡权委员来自“国社”,他表示,将结合本职强化履职,进一步发挥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作用,运用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聚焦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特别是“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报道和内部调研报告,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助力江西改革发展。
王少君委员,既是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又是党报负责同志。他表示,将认真做好省两会宣传报道,唱响江西“好声音”、政协“好声音”。同时,在文化强省方面谋划布局,写好关于做强我省电竞行业的提案,为我省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高莉娟是位老委员,她比较关注省政协理论和实践研究,表示将按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要求,发挥党校智库优势,联合高校、社科院、社会主义学院等研究力量,进一步开拓创新,共同打造具有江西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研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