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瓷都城乡融合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浯溪口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汪郁渊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建议如下:
一是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放宽常住人口落户条件,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二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建设,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制度。
三是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真金白银鼓励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及农村文化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引导城市企业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加工车间和营销网络。
四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五是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共建共保,统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控,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六是推动城乡治理融合创新,健全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乡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结对共建。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助力残疾人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市政协委员、景德镇古窑瓷品生活馆馆长 辛志华
残疾人群体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相比正常人就业难度更大,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建议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加强政企合作,采取“以工代训”的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发线上培训,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单式”培训,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提升职业技能。
二是营造尊重包容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宣扬“平等、融合、共享”的新时代残疾人观,选树一批残疾人先进典型人物,激励残疾人自食其力、自立更生。加强针对残疾人群体的劳动保护监察,依法处理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帮助残疾人在劳动就业领域获得更多公平机会和权益保障。
三是就业政策适当向残疾人倾斜。国有企业可以开发一些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在招录(聘)人员的体检环节可以对残疾人适当放宽标准。鼓励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就业,针对这类残疾人在他们就业3年内,保留医疗等方面的部分低保待遇,同时为这类残疾人提供复评低保的绿色通道,消除他们就业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