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全社会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
在2025年江西获表彰的6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之中,有市县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葛利伟、陈波、何喆,全国先进工作者胡敏华、刘小清……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凌云志锻千钧翼
——记全国劳动模范、景德镇市政协委员陈波
“当选为全国劳模,不仅是对我劳动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的激励。今后我要更加以身作则,更好地带动员工。”全国劳动模范,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江西天一航空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说道。
“为事业奋斗不叫吃苦”
2003年,身为陆军航空兵的陈波结束了七年的军旅生涯,退伍返乡。赶上国企改制,他选择自主创业,进入当时在国内还算空白的安防领域,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9年,出于对航空事业的熟悉与热爱,陈波转向航空零部件赛道,正式创立江西天一航空装备有限公司。
陈波在车间一线指导技术人员装配车载无人机蜂群发射系统
创业过程中,陈波是搬运工,同工人施工到天亮;是业务销售,积极争取各种合作机会;又是掌舵人,以战略性眼光制定长期计划……
当被问及靠什么渡过创业初期的难关时,陈波提到了情怀、毅力、上进,却唯独没说“肯吃苦”。他说,“为事业奋斗不叫吃苦,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然而,天一航空刚步入正轨不久,陈波就遇上了“难题”。“为昌飞制作的第一批零部件,全部报废。”为及时挽救,他想尽办法从当地昌飞公司、602所聘请退休老师傅,以“老带新”方式培养年轻团队。
“那段时间,吃住几乎都在厂里。”三到五个月的时间里,陈波带领团队进行第二次产品赶制。终于,产品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他也松了一口气。
这次成功,让天一航空顺利进入昌飞公司的供应商名单,并赶上了昌飞公司发展的黄金十年。
“质量赢得市场,诚信赢得客户。”如今,天一航空已成为昌飞、郑飞、602所、航天三院等单位的战略合作供应商,连续5年获得昌飞金牌供应商称号,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人要追求进步,企业也要创新”
“人要追求进步,企业也要创新,一年一台阶,一步一脚印。”陈波带领天一航空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仅有10人的小型工厂,发展成总投资5亿元、总用地156亩的现代化企业。
为推动创新,陈波引进了一批国内顶级密封和冷发射专家,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队伍,获得3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自主研发专利。
此外,陈波还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景德镇研究院成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引入国际领先的高精密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线300余台套,投入几千万资金建立自动化生产线。
“这是目前江西省最大、全国第二的航空辅材,今年5月开始试车。”厂房内,陈波向记者介绍着公司与北航江西研究院景德镇分院共同研发建造的超大型复合材料热压罐。
“紧跟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公司正组建团队研发无人机、有人机,目前相关专利已经申请下来。”陈波自豪地说,“我们具备零部件生产能力,企业有需要,就可以生产。”
“要敢于付出、敢于担当”
15年来,天一航空参与武装直升机、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和C919大飞机等国之重器的科研生产,优质产品交付数量超千万件。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陈波不计回报的奉献初心。“很多新机型前期科研投入有风险,只有等到研发成果正式批产,才能盈利。”在陈波看来,要想有所收获,就要敢于付出、敢于担当。
2021年,郑飞一项研发产品需要投入上百万元。“当时很多企业不投,我们自投上百万元资金并配合他们搞科研。”陈波回忆道,直到2024年,这项产品才正式批产,时间跨度很大。
当时,为保证航天三院的产品及时交付,陈波还和同事专车接送货物。“从景德镇开到北京,往返34个小时不停歇。”
除民营企业家外,陈波还有另一重身份——景德镇市政协委员。
“暖心公益”是陈波履职路上的重点。期间,他以行动践行责任:所属企业精准扶贫30余户,为贫困学子设立助学基金;推动修建的村道惠及3个自然村;面对洪灾,第一时间协调物资支援灾区;累计捐赠善款及物资价值500余万元。
陈波提交的《关于外来招商引资人才子女就学建议》提案被列为市政协优秀提案;在其企业设立的“赣事好商量·两区融合”委员工作室,多次牵头组织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交流协商,为群众解决民生问题,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陈炳霞 吴哲慧 郭若岚)